曹湖軍
曹湖軍,男,1984年出生于湖南,是一位在能源材料領域具有卓越成就的學者。他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同時身兼國際能源署氫能TCP-task42專家、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TC309)、中科院青促會化材分會秘書長以及大連化物所青促會小組長等多重職務。
教育背景 編輯本段
曹湖軍的教育經歷豐富且扎實。2008年,他畢業于湘潭大學,獲得材料化學學士學位;2011年,他又在湘潭大學獲得物理化學碩士學位。隨后,2011年至2014年期間,曹湖軍在大連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聯合培養項目中攻讀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并成功獲得該學位。
完成博士學位后,曹湖軍選擇了海外深造的道路。2014年至2018年,他在德國亥姆霍茲材料與海洋研究所(HZG)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國際研究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9月12日,曹湖軍博士還受邀在河南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226會議室,作了一場題為“堿金屬/堿土金屬含氮化合物在儲能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展示了他在儲能領域的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科研成就 編輯本段
2018年,曹湖軍被大連化物所引進,并聘為副研究員。在科研道路上,他不斷突破自我,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2023年4月,曹湖軍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陳萍研究員共同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材料設計研發策略。他們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在氫化鑭晶格中制造缺陷與納米微晶,成功研發出首個室溫超快氫負離子導體。這一成果于4月5日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同年,憑借出色的科研表現,曹湖軍破格晉升為研究員。
2025年9月,曹湖軍與陳萍研究員、副研究員張煒進團隊再次在氫負離子導體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新型核殼結構氫負離子電解質,并成功構建了首例氫負離子原型電池。這一突破性成果于9月17日再次發表在《自然》雜志上,彰顯了曹湖軍團隊在氫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社會貢獻 編輯本段
除了科研工作外,曹湖軍還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他擔任了J. Energy Chem.和Ind. Chem. Mater.等雜志的青年編委,為推動能源化學和工業化學材料領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同時,作為國際能源署氫能TCP-task42專家、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TC309),他積極參與氫能領域的國際合作與標準化工作,為推動氫能技術的全球發展做出了貢獻。
研究方向 編輯本段
曹湖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輕質金屬氫化物固態儲氫應用基礎研究以及氫負離子導體的合成及應用探索研究。他致力于通過創新材料設計和研發策略,推動儲氫技術和氫負離子導體技術的發展。同時,他也積極招收和培養研究生,招生方向包括儲氫材料、儲氫系統、催化、電化學等領域,為能源材料領域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科研人才。
個人榮譽 編輯本段
曹湖軍的科研成就得到了廣泛認可。他入選了中國科學院青促會優秀會員,并獲得了大連市杰青、大連化物所張大煜青年學者等榮譽稱號。在項目主持方面,他成功主持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青年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重要項目,為推動能源材料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專利論文 編輯本段
在科研過程中,曹湖軍還積極申請專利和發表學術論文。他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9項,并在《自然》等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SCI論文40余篇,為能源材料領域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