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樂松
程樂松,男,1978年8月出生于江西德興市,是一位在哲學領域成果斐然的學者,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多個重要學術及社會職務。
教育背景 編輯本段
程樂松的學術之路始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95年,他考入該校哲學系開啟哲學學習之旅,并于2002年獲得哲學碩士學位。此后,為進一步深造,他于2003 - 2006年就讀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學系,專注于中古早期道教經典和思想史研究,最終獲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編輯本段
2006年,程樂松受聘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由此正式開啟執教生涯。在人大執教期間,他承擔了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如《道教史》《魏晉道教研究》《解釋學與宗教象征理論》《宗教心理學》等,憑借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特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同年,他還擔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在學術研究領域不斷深耕。
2011年,程樂松調回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憑借出色的教學與科研能力,于當年晉升為副教授。2017年,他進一步晉升為北京大學教授。2018年,程樂松入選教育部青年人才計劃,這是對其學術能力的又一高度認可。2019年,他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在美學與美育研究領域貢獻力量。2020年,程樂松擔任中國宗教學會道教分會副主任;2021年,擔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及北京市社會主義學院兼職教授。2022年起,他以“博雅特聘教授”身份繼續在教學與學術領域發光發熱。
社會任職 編輯本段
程樂松在社會各界擔任著重要職務,是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北京市社會主義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宗教學會道教分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十四屆北京市政協委員以及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聯絡委員會委員。這些職務體現了他在學術界和社會領域的廣泛影響力。
主講課程 編輯本段
程樂松在教學生涯中開設了豐富多樣的課程,涵蓋《道教史》《道教與民間宗教》《道教研究》《海外漢學中的道教》《宗教學原理》等。這些課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系統的哲學知識,還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探究宗教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學術研究能力。
研究領域 編輯本段
程樂松的研究領域廣泛且深入,主要集中在中國哲學方法、六朝及隋唐道教史、兩漢思想史與早期道教、宗教經典詮釋學等方面。他的研究立足于中國古代社會的思想與信仰語境,秉持“宗教(信仰)的方式看待宗教”這一基本立場,綜合運用文獻學與思想史方法,對道教經典的文本歷史與特點進行細致闡釋。他致力于建構“中國文化史中的道教”的學術體系,通過深入挖掘道教經典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脈絡,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學術成就 編輯本段
程樂松在學術研究上成果豐碩。他共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其中《耽玄與塵局:唐宋道教研究》《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觀念史視角下的道教》《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等具有代表性,這些著作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同時,他還在中國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論文,為哲學和宗教學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憑借卓越的學術成就,他榮獲“北京大學興證全球基金獎教金杰出青年”稱號、北京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等榮譽,并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相關事件 編輯本段
程樂松的言論常常引發社會關注和熱議。2025年6月,他在畢業典禮致辭中提到“生活的最大天敵就是不自覺地陷入虛假的表演——不是做自己,而是在表演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句話被眾多媒體轉載,引發了人們對于自我認知和生活方式的深入思考。2025年9月9日,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開學典禮上,他的致辭因“金句”頻出再次引發熱議,如“任何高瞻遠矚的人生規劃和十分精密的算計在時間面前不僅是脆弱的,甚至是可笑和荒謬的”,這些話語激勵著學生們以更加豁達和從容的心態面對人生。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