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菊
白晶菊(學名:Maolanxiang)為菊科(composite family)白晶菊屬(Peacock grass)二年生草本花卉,又名小白菊、晶晶菊。它在世界上分布于北非、歐洲等地,在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常栽培。白菊喜歡陽光充足涼爽的環境,耐寒,但不耐高溫、潮濕悶熱的氣候,適合在疏松的地方生長、肥沃、在潮濕的壤土或砂壤土中。
白晶菊株高15-25厘米,多分枝叢生。葉互生,一次或兩次羽狀復葉。頭狀花序頂生,邊緣雌花1層,中心花盤兩性,管狀;舌形花純白色,舌呈橢圓形或線形;兩性花黃色,下半部窄而單,上半部膨大成寬鐘形。瘦果,沒有冠毛。白晶菊具有極佳的觀賞效果,可作為盆栽植物裝飾窗臺、陽臺等,或庭院花壇、墻壁和路邊栽培。
白晶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北非、歐洲等地,在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常栽培。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白晶菊為二年生草本花卉,株高15-25厘米,多分枝,根直,光滑無毛。
葉:葉互生,一次或兩次羽狀復葉。
花與果實:花頭頂生,花徑3-4厘米,有長花梗,1層邊緣雌花,兩性管狀中盤花;總苞是杯狀,4層,硬草,花托突出,半球形、無毛;舌形花純白色,舌呈橢圓形或線形;兩性花黃色,下半部窄而單,上半部膨大成寬鐘形,頂端有5齒;花藥底部鈍圓,頂部橢圓形;花柱分枝呈線形,頂端被截斷。瘦果,沒有冠毛。
生態習性 編輯本段
白晶菊的花期為早春至晚春,花期極長,可持續2-3個月,3-5月為其盛花期,果實成熟期在5月下旬。白菊喜歡陽光充足涼爽的環境,光照不足不易開花它耐寒,但不耐高溫、氣候潮濕悶熱,其生長溫度為15℃-20℃,耐輕度霜凍。白晶菊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低,適合在疏松土壤中生長、肥沃、在潮濕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白晶菊發芽能力強剪去殘花后,腋芽仍可萌發生長成花枝,出芽開花,直至遇到高溫、高濕度環境,直到它變弱。
栽培技術 編輯本段
白晶菊主要通過播種繁殖。
播種:將泥炭土、壤土、用混有有機堆肥的沙子作為白晶菊的種植土壤,在8、9月份在土里播種,蓋薄土澆水,放在陽光充足通風的地方。在15℃-在21℃的溫度下,大約10-14天發芽,90天開花。如果作為春節用花,應在春節前100天左右種植,及時采摘花蕾,調整花期。幼苗長高后,可以移植到花盆中進行單株種植。
養護管理:白晶菊生長期可每隔五天施一次復合液肥,生長前期重施氮肥,適量、后期偏重磷、鉀肥。花期可繼續施用以磷鉀肥為主的復合肥,植株過高時應減少復合肥用量,促進植株持續開花。白菊生長期需水較多,可早晚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長時間過濕,否則容易引起根腐病。開花后剪去花枝,以促進側枝產生新芽,增加花數,延長花期。春天是白菊的花期,要保證接受充足的光照。夏天,隨著氣溫的升高,花枯萎的速度更快溫度在30℃以上時,植物生長受限,需置于陰涼通風的環境中,以延長花期。白晶菊需要在野外栽培-5℃以上的溫度可以安全越冬,如果停留時間較長,-在5℃以下的低溫下,植物的葉片容易受凍,變得枯黃,但當溫度升高時,白菊仍能萌出新葉,繼續發芽開花。
病蟲害防治:白晶菊的常見病害是葉斑病、噴施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可預防莖腐病。有盲蝽和斑潛蠅,可噴灑西維因可濕性粉劑防治。
價值用途 編輯本段
白晶菊潔白淡雅,觀賞效果極佳,可作為盆栽植物裝飾窗臺、陽臺等,或庭院花壇、在墻邊和路邊栽培,在花園種植或作為花境材料。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